郭法绪 官方网站

http://guofaxu.artlianhe.com

郭法绪

总浏览人气:24295

郭法绪,1940年生,山东省淄博市人,中共党员。本人喜爱写作,擅长诗文。多篇诗文在各级报刊发表。系淄博市炎黄文化艺术研究会会员、淄博市《夕阳红报》顾问、山东省收藏协会集报部会员,中国海峡两岸书画家协会会员、世界华人华侨艺术联合会会员、艺联网特聘签约艺术家、中国传统文化诗书画协会理事,北京东方羲之书画院院士,中国回忆录研究会终身会长,华夏文艺出版社终身名誉社长,世界文学家企业家交流中心顾问等。作品在第六届“祖国好”华语文学艺术大赛荣获金奖,并授予“当代华语文学艺术百杰”荣誉称号;第三届“时代颂歌”全国诗书画摄影作品大赛荣获一等奖,并授予“中华文化传承贡献人
查看详情>>

郭法绪 艺术家二维码

扫描二维码 关注艺术家

坚定文化自信 繁荣农村文化

        金阳高照,金风送爽,金桂飘香,金谷登场。金秋十月,好一个收获的季节!

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隆重召开,习近平总书记向全党全国人民发出的“坚定文化自信,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”的伟大号召,鼓舞人心、激发斗志、万众一心,向新时代建设文化大国、文化强国进军!

我是一个土生土长、与土地打了近八十年交道的、地地道道的农民 ,也是一个“头顶高梁花”的农民文学爱好者、习作者。对于习总书记“坚定文化自信,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”的伟大号召和“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,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,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。”这个高屋建瓴、高瞻远瞩的科学务实论断,倍感亲切,倍受鼓舞,就像金阳照亮我的心房、就像金雨洒在我的心田,就像金风鼓起我的心帆,我愿用我的心、我的情、我的爱、我的笔、我的文去为建树中华“文化自信”尽上一点绵薄之力。

从村领导岗位上退下来的近20多年里,我见证了改革开放后的乡镇农村的可喜巨变,领略了当代农村的新面貌、新气象,农民的新生活、新风采,也看到了农村文化建设的不足和新时代农民对新文化的需求;作为一个“农村文化人”,我站在一个“老农”的角度,想重点说说“农村文化”建设的事儿,因为,“农村文化”是中华“文化自信” 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。

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,占中国人口百分之七十居住农村的八亿农民,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绝对主力军。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史、文化史应该是由农民(最原始)的勤劳、智慧、创造的;是用双手、热血、汗水书写的。从刀耕火种原始社会“原始人”用“绳结”“拣豆”计数,到用树叶、树皮、甲骨、竹简“画字”;再到造纸术、活字排版印刷术……都是“原始农民”创造、发展起来的,中国的传统文化的渊源就是来自“农民”,中国文化的先驱者、主人应该是“农民”!可时下的农村农民,面对着物质文化、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新时代,农村——落后了,农民——落伍了,甚至成了现代文化的“奴隶”“附庸”。多数农民、尤其是中老年农民,连手机、电脑的操作、使用都不会,更不懂智能化、信息化是什么高科技;农民的文化素质秉待重视、加强和提升,因为这是八亿人呀!现在党和政府极其关注、投入农村现代化建设,把农村扶贫、脱贫当作“攻坚战”来打,非常精准、非常给力,深得民心。在这里,我要提议:在实施这一战略计划的同时,一定一定要抓紧、抓牢、抓实、抓好“文化扶贫”和“文化脱贫”,一定一定要把“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、以正确的理论引导人、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、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”贯穿于农村两个文明建设和“扶贫、脱贫”工作的始终,下大气力打好“现代农村文化攻坚战”,占领农村文化的制高点。认认真真、扎扎实实地把几千年来老祖宗创造、留下来的历史文化、传统美德、古老文明,继承、优化、发扬、广大,要把古老文明与现代文明相结合,努力提高代农民“只有中国的,才是世界的”的民族自豪感和“占有欲” 、提高自信意识、能力和政治文化素质,让文化焕发出来的精神热能,转化为生产力:种好地、多打粮、提高生活水平。让广大农民真正成为新时代物质文明、精神文明建设的参与者、创造者、获得者、主力军!

眼下的农村,科学种田、从土地上获得“解放”;电、气使用,从锅台边解脱出来的现代农民,重体力劳动活少了,各方面压力负担轻了;工余闲暇时间多了、对文化娱乐、健身锻炼需求大了、高了、迫切了!已经不满足于“家家有电视、人人听广播”、“不出门,便知天下事”的大众普及文化;于是,乡镇文化站、村居文化室、文化大院、健身广场应运而生:图书阅览、歌舞队、小剧团、琴棋书画兴趣组、体育健身队等各种业余文体活动全面展开,且方兴未艾。逐渐适合、满足了“富裕了、清闲了”的农民对时代文化的初步需求。这与党和国家、各级政府高度重视、大力扶持、用心指导、资源投入等等,密不可分的!

    但是,时下的农村文化现状,仍然令人难以恭维,难以满意:美其名曰的“文化室”,成了会议、党建、生产、经营、环卫、计划生育等等“多功能”活动场所,为应对“上边”检查,门牌常更、宣传栏常换、展示品常新;而图书阅览成为摆设,很少开放、很少见到读者;简单、低廉、灰头土脸的几件老乐器龟缩一角,很少有人吹拉;锣鼓家什,年节才听到一点动静;小电影放映机“长睡不醒”,一年“睁不了几次眼”,且翻来覆去就是那几部老片(新片租不起);农民张口就是那些老歌、“红歌”,而新歌、时髦歌却少人启口、合着盖寡;就是送戏下乡,也都是你演我演的那几出老古戏;各种舞、操多是简单、“随意”的肢体动作;就是当下最红火、最热闹、最具人气的合唱队、健身操、广场舞,除了老妈妈、就是老太太,老翁、青少年则很少入眼,且占据了体育活动场地……农村文化仍显匮乏无力、发展不平衡。此种现状务必引起各级党委、政府领导的高度重视,加大农村文化投入,注重文化人才培养,加快文化建设步伐,带领广大农民,全面、务实、高效、高水准的建设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。同时,热切希望广大专业文化艺术团体、专业创作、演出人员,深入农村、走近农民,了解农民生活、聆听农民意愿和需求,创作出更多农村老百姓喜欢的好书、好歌、好戏、好电影、好电视剧,多多送书、送戏、送影、送文化下乡;同时,放下架子、扑下身子,积极、热情地当好农村群众活动的指导、辅导,提高他们的创作、编排和艺术表演水平,真正做到“文化惠民”,“文化为民”、“文化强民”。

农村,应该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发源根基,农民,应该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创始者!繁荣农村文化,提升农民文化素质,应该是党的文化事业的重中之重。当年,毛泽东同志曾经这样告诫:“农村这块文化阵地,无产阶级不去占领,资产阶级必定会去占领”。现在的农村,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文化不去占领,那么封建的、腐朽的、低俗的、甚至反动的东西一定会乘隙渗入、腐蚀灵魂,搅乱人心、失去信仰、丧失斗志……如果,没了文化自信,失去了“一大半文化基础阵地”,那是多么严重、多么可怕的后果!“文化强则中国强”,农村这块文化阵地非抓不可,且一定抓牢、抓好、抓出实效!现代农民迫切需要的不仅仅是满足个人视角、听觉的好歌、好戏、好书、好影视,更喜欢自己参与、自拉、自吹、自弹、自唱、自舞、自练、自娱自乐、舒身悦心的文体活动;尤为喜欢更多、更新、更深刻、更富有教义的古典传统文化、现代文学艺术、以及养生保键、农业科学等知识,努力当好古今文化的学研者、传承者、发展创新者。

老骥伏枥志千里,不用扬鞭自奋蹄。

我是一个党龄50多年的老党员,是一个党和祖国培养的农村基层干部,又是一个当代农村文化的实践者。近些年来,我立足农村、根植农民中,写出了大量的反映农业改革、农村巨变、农民生活,农民心声的稿件、文章,多篇在中央、省、市报刊上发表或获奖;《坚持科学发展 关心群众疾苦》的调查报告,受到了国家发改委的重视和表彰:结集出版了《心泉》散文集,《雪峰书法集》;承蒙新华出版社厚爱,出品了《献礼党的十九大特刊——共和国史册上的中国当代书法画名家郭法绪专辑》《走向世界的中国当代书法画名家——巴西里约奥运会特刊》(与黄永玉、范曾书画合集)等等十多部作品集。被委任为“中国传统文化诗书画协会理事”、“华夏出版社终身名誉社长”等10多个“头衔”和荣誉。成绩已成过去,未来等待开拓履新,我一定认真学习党的十九大文文件,坚决拥护、尊从党中央、习近平总书记发出的“坚定文化自信,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”的伟大号召,不忘初心、坚定文化自信;扎根农村、牢记农民文化需求;不失农民本色、尽心竭力写好农村文化篇,当好农村、农民的“知心人”“代言人”!为繁荣中国农村当代文化发挥余热、鞠躬尽瘁,尽上一个党员应尽的责任和义务,做出一个农村业余文化工作者应有的贡献!

 

撰稿:郭法绪

编辑:精典生活杂志主编齐锦

 


扫一扫关注微官网